中國版權保護的現狀與發展態勢/閻曉宏
  • 2007-02-17 10:18

中國版權保護的現狀與發展態勢

閻曉宏(國家版權局副局長)

 

一、中國版權保護的現狀

從世界上第一部版權法——英國的《爲鼓勵知識創作而授予作者及購買者就其已印刷成冊的圖書在一定時期內權利的法》(《安娜法》)1709年頒佈以來,西方的版權保護已經走過了近300年的歷程。而中國第一部版權法是1910年清政府頒佈的《大清著作權律》。事實上,由於中國當時的工業化進程還沒有開始,清王朝也很快結束,這部法律並沒有真正實施過。加上中華民族在近代以來屢遭帝國主義列強入侵,外患叢生,內憂不斷,社會動盪不安,版權保護立法儘管在中華民國時期依然得到延續,但它的保護是無從談起的。

新中國建立以後,全國各主要出版社根據新華書店總管理處的有關規定,建立了自定的出版合同制和稿酬標準,並起草了《保護出版物著作權暫行規定(草案)》,但因故未能公佈實施。因此,中國的著作權制度的建立實際上是以改革開放爲起點的。1979年4月,國家出版局向國務院遞交了一份關於中國起草版權法並加入國際版權公約的報告,啟動了新中國版權法的起草工作。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符合國情和國際規則的版權保護體系,法律制度不斷完善,執法機制不斷健全,服務體系不斷加強,爲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作與傳播提供了法律支援和環境保障。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起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的版權法律體系。1986年通過的《民法通則》,首次從國家基本法律層面確認了公民和法人對其創作的作品享有版權。1990年,《著作權法》頒佈實施,結束了中國在版權保護方面長期沒有專門法律的狀況。之後,國務院又相繼頒佈實施了《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和《資訊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1997年修訂的《刑法》也納入了著作權犯罪的內容。至此,中國政府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初步構建了比較完備的以「一法四條例」爲核心的版權保護法律體系。

(二)司法保護與行政保護並行的版權執法體制基本形成。在版權保護領域實行司法保護與行政保護並行的雙軌制,這是中國版權保護制度的顯著特點和基本優勢。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又是一個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國家,總體來看,市場經濟的發育還不成熟。爲適應這樣的國情,確立司法保護與行政保護並行的執法體制,既有利於發揮司法保護在版權保護中的基礎性、主導性的作用,也有利於發揮行政執法及時、快捷以及程式相對簡單的特點。

近年來,版權執法力度不斷加大,成果顯著。據統計,2001年至2005年,全國各級法院共受理各類一審版權案件15974件,受理版權案件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特別是刑事案件所佔比例增長很快。檢察機關加大打擊盜版力度,制裁版權犯罪行爲取得積極成效,依法批捕起訴了一批侵犯版權的犯罪分子。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結合版權司法的實踐需要,先後出臺了《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司法解釋,降低了版權刑事制裁的門檻,基本解決了著作權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問題。

在版權行政執法方面,據統計,1995年到2005年,全國各級版權行政管理部門共受理侵權案件51667起,結案50426起,收繳盜版品累計達4.65億件,先後在境內查獲非法光盤生產線229條,有效遏制了侵權盜版活動的蔓延,保護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有效維護了市場秩序。

(三)版權保護的社會服務體系初步建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版權保護服務體系對於維護權利人的權益、促進作品的傳播和使用、推進版權相關產業的發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1988年中國的第一家版權代理公司——中華版權代理總公司成立開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基本形成了由版權協會、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版權認證和登記機構、版權代理公司、律師事務所等構成的版權社會服務體系。

目前,全國大多數省市陸續成立了版權協會,中國版協、中國文聯、中國作協、中國電影家協會等作者團體以及網絡、軟件等相關產業的行業組織也相繼成立了爲其會員提供版權服務的專門機構,在組織協調版權相關行業、支援配合版權行政管理與執法、打擊侵權盜版、宣傳普及版權知識、開展專業培訓等方面正在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版權集體管理組織從無到有逐步發展。1992年,中國成立了第一家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由音樂詞曲作者授權成立的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2005年3月,國務院頒佈實施了《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大大推進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建設的步伐。中國音像著作權協會已經成立,中國文字作品著作權協會、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和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正在積極籌建之中。

版權代理制度也逐步發展完善,建立了一批有利於作品貿易、基本覆蓋版權相關領域的版權代理機構。改革開放之初,對版權貿易代理機構實行的是審批制度;2000年,爲了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下有效促進各類版權作品交易的需要,中國按照世界通行的做法,將版權代理機構的審批制度改爲登記制度。各類版權代理機構發展迅速,適應了版權相關產業發展的要求,促進了各類作品的交易和傳播。

(四)社會公衆的版權意識有了很大提高。改革開放之初,不僅社會公衆不瞭解版權,學術界對版權的概念也很模糊,更沒有把它和產權聯繫在一塊。1990年《著作權法》頒佈實施以來,中國的各級政府大力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著作權的宣傳教育和普法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現在,不僅中國的版權學術硏究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公衆的版權認識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從不知道版權是什麽,到瞭解到版權也是一種智力的勞動成果,需要得到尊重和保護,到廣大權利人已經樹立起以法律爲武器維護、爭取自身權益的版權觀念,這是一個很大的歷史性的進步。

對於中國的版權保護,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前總幹事鮑格胥博士這樣評價:中國在不到20年的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歷程。但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國的版權制度建設和管理水平都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版權保護的基本狀況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與建立創新型國家的要求、與推動版權產業發展的要求以及與日趨激烈的國際知識產權競爭態勢都還不很適應。中國版權保護仍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侵權盜版現象還很嚴重,在圖書、音像等傳統領域的侵權盜版還沒有完全得到解決的情況下,在新技術條件下的侵權盜版問題又凸顯出來,利用互聯網進行的盜版活動、軟件領域的侵權行爲正呈現出上升態勢。版權相關產業創造、保護、管理和利用版權的能力還不足,市場競爭力不強,國際影響力不高,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因此,從總體上看,中國目前版權保護既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同時也是壓力最大、矛盾最突出的時期。

 

二、原因分析

(一)中國尚處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轉型期,又是發展中國家,版權保護工作起步較晚。我們真正認識到建立創新型國家,通過智力成果的創造、管理、使用和保護作爲推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也才是近幾年的事情。而加強版權保護需要一個過程,我們正處於這個過程的起步階段。正如2006年9月溫家寶總理在出訪歐洲前夕接受歐洲媒體採訪時所說,我們對知識產權的重視並把它作爲一個戰略問題來對待還是近些年的事情,這同中國的發展水平有關。在保護知識產權問題上,人們應該給中國更多的時間。

(二)版權本身具有特殊性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創新,版權保護的領域大大拓展,版權保護不再僅局限於于文化領域,也廣泛運用到產業領域。版權覆蓋的領域不僅是書報刊、音像製品、廣播影視、音樂表演,還延伸到計算機軟件、資訊網絡、建築外觀設計等方面。版權保護的範圍很大,老問題沒解決,新技術發展帶來的侵權盜版的新情況、新問題又產生了,利用數字技術實施侵權盜版比傳統侵權行爲影響範圍更廣、後果更爲嚴重。同時,版權產品具有投入大、複製容易的特點,也爲保護帶來複雜性和難度,比如光盤、軟件、網絡盜版行爲,都具有這方面的特點。

版權還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是作者創作作品完成的同時,版權就自然產生了。這與專利、商標需要經過實質性審查後產生不同。同時,版權也是在社會生活中使用最廣泛、與人民群衆息息相關的一種權利。每個人都可能是版權權利人,即使不是權利人,也一定是版權的使用者。在版權的創作、管理、使用和保護中,保護更爲重要,保護的難度也最大。

(三)版權社會服務體系不完善,社會仲介、集體管理組織尚不能有效發揮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權利人維權組織、受權利人委託的作品使用仲介組織以及版權糾紛調解的仲裁機構,是版權保護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現階段,中國的版權社會服務體系還很不完善,現有的社會仲介、集體管理組織也還不能有效發揮作用。

(四)版權保護的認識亟待提高。目前,中國的版權學術硏究已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但社會整體的版權保護意識仍然不高。這主要表現在雖然權利人的維權意識比較高,但使用者(特別是經營性使用者)和社會公衆的版權保護意識還不高。使用者和社會公衆能初步認識到版權是一種智力成果權,但尚未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購買、使用盜版製品的現象普遍存在,「盜版無害論」依然大有市場。

 

三、中國版權保護的發展態勢

(一)在建設創新型國家過程中,版權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央提出到2020年,中國要建成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國家的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知識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要達到70%。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轉變中國發展的增長方式,必須以智力成果爲資源,以創新爲動力,以保護爲手段,實現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推進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當今世界,國家核心競爭力越來越表現爲對智力資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調控能力,表現爲對知識產權的擁有、運用能力。在2006年5月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時,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在增強國家經濟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維護國家利益和經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爲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版權作爲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立創新型國家過程中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也將得到黨和國家、社會更高的關注和重視。

(二)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版權將發揮積極的作用。和諧社會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二是人與人的和諧,三是人自身的和諧。在這三個方面之中,社會的安定和平穩,人和人之間的和諧是最爲重要的。在知識產權三大部分中,專利、商標稱爲工業產權,版權稱爲文化產權。作爲文化產權的版權是社會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知識產權,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平衡權利人和使用者二者之間的關係,就會在一定範圍內產生社會矛盾,就會對構建和諧社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版權保護最基本的特點就是要平衡權利人和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在作品的創作和使用過程中,權利人和使用者是一對矛盾。從目前的情況看,首要的是要保障權利人的權益得到維護,激發權利人創作的熱情。在此前提下,協調權利和使用的關係,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對權利作出必要的、合理的限制。通過合理使用、法定許可及權利期限等權利限制原則,爲作品的廣泛傳播、實現其社會效益提供了保障。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公衆,包括衆多的權利人和使用者必將對版權保護的認識有一個新的提升,版權也必將在社會生活中發揮更爲廣泛和深刻的影響。

(三)版權在推動產業發展方面的作用將得到很大提升。隨著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發展,版權保護的範圍大大拓寬,版權作品的載體進一步多樣化。版權保護的範圍從圖書報刊,到電影電視,從表演、戲劇、舞蹈等藝術形式到計算機軟件、建築外觀設計;版權作品的載體也從單一的圖書、報刊等紙介質作品發展爲音像作品、電子出版物和網絡等多載體。因此,版權保護的領域遠遠超出了文化的範疇,版權在推動產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發達國家高度重視版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美國、英國、芬蘭、丹麥、澳大利亞等國都開展了有關版權產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率的調查活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還專門制訂了有關版權在國民經濟中的貢獻率的調查指南。從調查指南中我們可以看出三個特點:(1)各國不再僅用定性的方法來描述版權在經濟中的貢獻,而是通過適當的統計模型,用定量的方法來分析版權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2)版權產業的發展速度已遠遠高出其他產業的發展。在調查指南中列舉的美國、日本、英國、芬蘭、丹麥、澳大利亞等國,其版權產業的增長率幾乎是其國民經濟增長率的一倍左右。(3)版權產業的領域大大拓展。調查指南把版權產業分爲四個方面:核心版權產業、相互依存的版權產業、相關的版權產業和部分版權產業。按照這種分類方法,版權產業不是一個狹小的領域,而是延伸到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在中國,版權產業剛剛興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不僅圖書報刊、廣播電視、文藝演出等與文化產業相關的版權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在計算機軟件、實用工藝美術等方面的版權產業發展的勢頭也很好。據統計,2004年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增加値爲3440多億元,軟件產業的營業收入達到3700億元,僅此兩項已在中國GDP中佔到近4%的比例。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可以預計,版權產業必將呈現出更加迅猛的發展趨勢。

(四)版權保護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的創新、管理、使用和保護,是一個有機的發展鏈條,是相互促進的關係。從當前中國版權保護的實際來看,雖然成績很大,但是版權保護的水平還不高,而社會對版權保護的要求很高。這種要求不僅是中國建立創新型國家、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相關產業發展的要求,從根本上看,它反映了一種社會進步、歷史進步的根本要求。這樣的客觀需求,必然將促進版權事業的大力發展。

溫家寶總理指出,「我們一定要使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像鋼鐵一樣硬,而不是像豆腐一樣軟」。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國家對版權保護必然是一個加強的趨勢,這種加強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法律制度將更加完備。從未來的發展看,一方面隨著技術的發展,法律需要不斷的更新;另一方面,對中國優勢的知識產權領域的立法工作要大大推進,如傳統知識、民間文藝的立法。

2、執法的力度將大大增強。從中國版權保護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權利得不到有效保障,這是當前最突出的問題和矛盾。也是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國家和政府要著力解決的問題。今後,版權執法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司法和行政保護的銜接,突出重點打擊以營利爲目的的集團性的侵權盜版犯罪活動;另一方面,要有效保護權利人的作品,有效維護作品使用的良好秩序。

3、爲版權相關產業服務的仲介組織將更加活躍。版權制度的不斷發展需要建立一大批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版權仲介組織和行業協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作品的使用和傳播,真正發揮好作品使用綠色通道和版權交易潤滑劑作用。

4、版權保護社會意識必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版權保護認識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一個國家版權保護水平和版權發展水平的高低。提升社會公衆對版權保護的認識水平和道德觀念是一個遠比法律和執法更爲艱巨的任務和更爲重要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版權意識的不斷普及,版權保護將根植於人們的內心,成爲公民自覺的法律習慣和良好的道德行爲。

返回頂部